开云Kaiyun官方网站- 何以跳出内卷,看待一个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,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多强? 不是看台风让猪上天的时候异军突起,而是看他在周期寒流中的耐受力和破压力。 “一哄而上、一哄而散”的怪诞剧外,行业亟需一个建设性地解答:逆势破局的机会何在?,周期寒冬中的高质量生存密码何在? 最近有家公司,也许能给我们一个答案:与其更卷,不如不同! 这两天,众钠能源年产50000吨硫酸铁钠正极材料量产基地一期投产仪式上,我感受到了别样气氛。 这是全球首个硫酸铁钠正极材料规模量产基地,此次投产,标志着业界期待已久的硫酸铁钠正极材料正式进入批量阶段。众钠在现场还与中兴派能/天奈科技/新区城投等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。 再深入了解下,你会发现这条产线的投产,只是序幕。 区别与挥舞着钞票跑步进场的跨界大佬,积累许久的成长性企业产能逆势扩张的逻辑,基本来源于milestone和市场需求。 都知道钠电的潜在应用空间巨大,首选场景是低速电动车,但谁也不会想到,竞争无比激烈的低速电动车市场,头部的几家上市公司竟一致地把6个GWh的意向订单给到了这家2021年才成立的钠电企业。 这样的初始需求,不仅对应着一个呼之欲出的超级市场,也让正极材料的产能扩充,变得顺理成章。 产业客户无疑是专业的,也是最不好忽悠的。 众钠在最短的时间里,用最有限的资金,到底拿到了怎样的成果,才能让这些行业“老炮”用脚投信任票? 笃定会带来力量 不得不承认,钠离子电池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蛋糕。 某种程度上,钠电是用最朴素的材料、最简洁的工艺、最环保的制程,生产出最便宜、最安全的电池。 这样商业化的美好前景,任何人都想进来参与一下,这很正常。 但不是每个玩家都有能力在这个新能源十字路中,走对方向。 在2023年都快结束的这个节点,给行业做个现实统计,你会发现钠电陷入一个怪圈:口嗨者众,行动者少。 一位头部硬碳负极的企业负责人讲到:“送过样的有100多家,真正持续购买的,5家都没有。” 一哄而上,就会一哄而散。 众钠能源,是少有的持续坚持并实质化进入量产阶段的钠电企业。 早在2022年,众钠能源成功打造了首条百吨级硫酸铁钠(NFS)中试产线。 而首款钠电产品解决方案“聚钠1号”,在今年的4月24日发布,并陆续通过战略客户的初步测试。 6月,引入全球户储龙头中兴派能的战略合作,解决短期内电芯规模量产需求。 7月开始,逐步向客户进行小批量交付,开启灰测,启动近30项技术指标的团标认证工作。 进入10月,部分战略客户已经完成面向终端的宣发和大范围铺货方案的制定,随时下发系统订单,破冰一刻即将到来。 成立两年多,完成6轮数亿元融资,背后投资方包括碧桂园创投、昆仑资本、清研资本、苏高新创投、同创伟业,苏民资本、力合资本、中兴派能等十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。 可以看出,众钠的发展速度堪称迅猛。 董事长兼总经理夏刚在2022年8月的一次论坛上,有个非常笃定的判断: “从现在开始计算,市场给钠电新势力的机会窗口只有1.5年,钠电新势力必须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,完成技术、团队、组织和产能的全方位准备,才能抢到与锂电巨头同场竞技的参赛权。” 时间不等人,产业也不等人。 而今,他给出了更形象的比喻:“钠电不算赛道,只是一条进入电池赛道的匝道,要么就开好车、加好油快速冲上去,参与锂电大厂们组织的高速拉力赛,要么别轻易进道口,否则很快会被撞得七零八落。” 对战略和战术的自信,让众钠在钠电这条赛道上,总是快上行业一步。 但跑的快,未必跑的对,面对无数质疑,基于对行业深度洞察,深耕硫酸铁钠路线,是众钠能始终坚持跑步前进的最核心竞争力。 硫酸铁钠路线优势愈发凸显 应该说,大家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。 当前新能源产业不计成本上半场已经终结,进入新阶段后,通过关键性的产品优势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,坚持为客户创造实际价值,显得尤为重要。 那么,下半场的新能源,核心逻辑在于精细耕耘,发掘更易产业化和更具性价比的技术路线和产品。 于钠电来说,产品基本绕不开钠电正极材料的三大技术路线:层状氧化物,聚阴离子化合物,和普鲁士蓝(白)。 普鲁士类化合物方面,由于制备结晶化及热失控后产生有毒气体等原因,所以目前产业化进度较慢。 对于剩下两者,层状氧化物类比钠电三元,能量密度高,聚阴离子化合物可以类比锂电中的铁锂,循环寿命长、安全性高,但是能量密度比层状氧化物稍微低一些。 如果说之前业内还停留在相对概念和实验室阶段,那么在当下这个新能源现状和钠电产业化节点上。 形势开始变得慢慢明朗。 首先碳酸锂的价格低谷和锂电产能过剩的价格无底线内卷,让层状氧化物商业化的前景严重受阻。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,若锂价维持在15万元/吨,层状氧化物的成本优势将很难体现。 从这个维度上来说,降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,才是实现钠电应用最大化的核心价值。 而聚阴离子技术路线,则优势尽显。 聚阴离子化合物有结构稳定性高、热稳定性好和工作电压高等优势,兼具优异的倍率性能。 以众钠户储电芯为例,预计23年Q4上市的电芯,已获客户定点,能量密度125Wh/kg,循环寿命5000次+,大储方形电芯也将于24年Q4上市,循环寿命8000次+,度电成本极具优势。 以磷酸铁锂为参照,可以清晰看到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钠电在2025年完成产业规模化后路径演化。 可以看到,除了能量密度率略有差异,聚阴离子具备更诱人的性价比。 当然,虽然钠离子电池在原材料成本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,但制造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,才能与无处不在的锂离子电池体系竞争。 在钠电产业化初期,相对优质的锂电闲置产能可以通过切换成钠电产能形成复用,避免重复高额投入。 所以,核心差异来自于材料的成本是否优势。 众钠自成立之初就选择了聚阴离子的硫酸铁钠路线,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:理论成本最低的正极材料和电池,一定会有其独有的市场空间。 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制备中,正极的聚阴离子型铁基材料与碳基复合材料,生产过程无需溶剂参与合成,且采用低温烧结工艺,能耗足够低。 这样生产工艺就相对环保,或者更切合当下ESG潮流趋势。 这也是为什么在碳中和主题下,硫酸铁钠产品越来越被客户认可的原因,不仅是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力优势,还有更贯穿全产品周期双碳环保内核。 产业链协同+商业化闭环 什么才是当下市场最需要的新能源产品。 成本优势带来性价比当然有效,但未必是锁定用户的单一选择。 越来越多元的应用场景和越来高门槛的安全考量,愈发迫切。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,客户除了成本优势,最关心的还是安全性、寿命全周期、低温充放电等。 其中低温场景一直困扰新能源多年的痛点。 硫酸铁钠电芯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:在工作温域-20℃放电容量保持率在85%以上,-40℃放电容量保持率在75%以上。 极端点说, 硫酸铁钠就像电池集团里的精英骨干,对场景不挑剔,靠谱稳定。 第三方权威机构做的针刺实验中,NFS在全程不起火、不爆炸,甚至连冒烟都没有,也成为了截至目前国内公开报道中率先通过此项实验的钠离子电池。 同时,高度模拟试验、温度试验、振动试验、冲击、(高温)外部短路、撞击、强制放电等整套安全性测试中,NFS电池同样表现突出。 基于安全和更复杂应用的高要求,硫酸铁钠的产业化场景特别是多元化应用比预期要丰富。 基于终端的认可和真实需求,一条日臻成熟的硫酸铁钠产业链也在飞速培育起来。 三年来,众钠能源已基本深度绑定上下游核心战略资源,形成产业闭环。 产业链方面,众钠能源已经成功与派能科技、中车戚墅堰所、丰山集团,天奈科技等企业建立合作, 细数一下就会发现一个特点: 众钠所有的战略合作客户都是知名上市公司。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,在当前市场环境,这样的商业布局和产业链闭环形成的效率,绝对不容易。 也让所有人对众钠和他的硫酸铁钠路线,愈发让人期待。 团队的坚持和结果 “步步为营,务实得像一台机器”,是这次投产仪式上,整个众钠团队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。 问了创始团队好几位成员,现在行业近况不好,你们却不错,感觉如何。 回答却出人意料的一致:接着往下干,继续抢时间。 说实话,这么接地气回答实在不像一个高学历背景创业团队的回复。 覆盖电化学基础研究、电池材料开发、电芯设计和工艺、系统方案设计、智能设备开发等全栈技术能力的研发队伍中,汇集了众多高级专家。 而量产和商业化团队,更是几乎没有短板,几乎全部来自顶级大厂的高管。 大规模、高良率、低成本的极限制造,讲讲很容易,但是要想实现,毫无疑问需要最有经验的一线团队操刀和深耕。 而面向各场景龙头客户的创新合作和商业配套能力,也需要能够站在更高维的行业翘楚才能拉动。 众钠团队不废话,不观望,就死磕。 深耕研发、开拓市场,投建扩产这样实质的高成本动作,在严密的行动指南下,义无反顾。 小结 比亚迪自2005年就开始坚持使用磷酸铁锂电池,在坚守磷酸铁锂的日子里,比亚迪曾经走过一段漫漫长路,但收获了胜利。 巧合的是,众钠的创始团队主要成员,与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先生,都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。 从人才维度看,这是一种传承。那么,从技术维度呢? 硫酸铁钠会有可能是钠电中的“磷酸铁锂”吗?